![]() 自行車用踏板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即便將賦能構件的賦能力減弱,亦使鞋子不易脫離之自行車用踏板。自行車用踏板1係具備:踏板軸3、本體部4、連結機構5、及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本體部4係旋動自如地由踏板軸3支撐。連結機構5係具有:可與扣片22的前部22a連結之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及可與扣片22的後部22b連結之第2扣片固定構件26。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限制扣片22朝後方之移動,並且,在扣片22解除動作時,以扣片22自連結機構5上卸除之方式進行引導。 公开号:TW201305009A 申请号:TW101106582 申请日:2012-02-29 公开日:2013-02-01 发明作者:Akira Inoue 申请人:Shimano Kk; IPC主号:B62M3-00
专利说明:
自行車用踏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踏板,特別是關於一種可連結安裝於自行車鞋上之扣片之自行車用踏板。 作為可與自行車鞋連結之自行車用踏板,先前已知的是可連結安裝於鞋子上之扣片之被稱為無夾踏板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若使用如此之無夾型自行車用踏板,則即便在腳上抬時亦可提起踏板而使曲柄旋轉。因此,可高效率地轉動曲柄。 先前之無夾型自行車用踏板係具備:可安裝於自行車的曲柄上之踏板軸、旋動自如地受踏板軸支撐之本體部、及連結機構。連結機構係具有:固定於踏板本體的兩面上,並可連結扣片的前部之第1扣片固定構件;及可連結扣片的後部之第2扣片固定構件。第1扣片固定構件係不可旋動地固定於本體部,而第2扣片固定構件則可旋動地連結於本體部。第2扣片固定構件,係利用扭轉螺旋彈簧之形態的賦能構件而在扣片的連結方向上被賦能。 在此種構成之先前的自行車用踏板中,在進行扣片的解除動作之情形,係於鞋子連結於踏板之狀態下將鞋後跟側朝外側推出。一將鞋後跟朝外側推出,第2扣片固定構件就反抗賦能構件的賦能力而在解除方向上旋動。藉此,扣片的前端自第1扣片固定構件脫離,而可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歐洲專利申請案公開第1219532號說明書 在先前之自行車用踏板中,係使用具有充分的賦能力之賦能構件,以使鞋子在踩踏動作中不會自踏板上脫離。然而,具備有此種較強的賦能力之賦能構件之先前的自行車用踏板,對於初學者而言,需要習慣裝卸操作。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其係即便將賦能構件的賦能力減弱,亦使鞋子不易自踏板上脫離,藉此讓即便為初學者亦容易進行裝卸操作。 本發明之自行車用踏板係具備:踏板軸、本體部、連結機構、及扣片移動限制構件。本體部係旋動自如地受踏板軸支撐。連結機構係具有:可與扣片的前部連結之第1扣片固定構件、及可與扣片的後部連結之第2扣片固定構件。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限制扣片朝前後方向之至少一方之移動,並且,在扣片解除動作時,以扣片自連結機構上卸除之方式進行引導。 在該自行車用踏板中,在進行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之扣片的解除動作時,係例如以將鞋後跟朝外側取出之方式扭動鞋子。然後,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以將扣片自連結機構上卸除之方式來引導扣片。又,踩踏板時,係利用扣片移動限制構件限制扣片朝前後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移動。因此,將第1扣片固定構件或第2扣片固定構件中之任一者以旋動之方式構成,即便減弱其賦能力,鞋子亦不易脫離。 根據本發明,在踩踏板時,係利用扣片移動限制構件限制扣片朝前後方向的至少一方之移動。因此,可提供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其係將第1扣片固定構件或第2扣片固定構件中之任一者以旋動之方式構成,即便將賦能旋動之扣片固定構件之賦能構件的賦能力減弱,鞋子亦不易脫離,且即便為初學者亦容易進行裝卸操作。 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踏板之立體圖;圖2係自行車用踏板之剖面圖。 在圖1及圖2中,自行車用踏板(以下,僅稱為踏板)1係具備:緊固於自行車的曲柄(未圖示)上之踏板軸3、旋轉自如地由踏板軸3支撐之本體部4、可連結安裝於鞋子上之扣片22之連結機構5、及限制扣片22朝後方之移動之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 踏板軸3係具有一端旋入於曲柄中之陽螺紋部3a,且於前端部利用未圖示之軸承旋轉自如地支撐本體部4。 本體部4係具有第1面4a與第2面4b。本體部4具有配置於連結機構5的周圍之踏體4c。本體部4具有於內部配置未圖示之軸承之筒狀部4d。於本體部4,用於連結連結機構5之2條連結軸23係包夾踏板軸3而配置於前後。圖2右側之連結軸23係為配置於第1面4a之連結機構5而設置;圖2左側之連結軸23係為配置於第2面4b之連結機構5而設置。 連結機構5係如圖1及2所示般,較佳的是設置於本體部4的第1面4a與第2面4b之各者上。2個連結機構5係180度旋轉對稱配置。連結機構5係各自具有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及第2扣片固定構件26。 第1扣片固定構件24係不可旋動地固定於本體部4的第1面4a及第2面4b之各者上,且其可與扣片22的前部22a連結。第1扣片固定構件24係如圖1、圖4及圖5所示般,具有:配置於踏板軸3的基端側之第1端部24a、及配置於踏板軸3的前端側之第2端部24b。於第1端部24a及第2端部24b,各自形成供埋頭螺絲30插通之螺絲插通孔24e,且該埋頭螺絲30係用於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固定於本體部4。第1扣片固定構件24於第1端部24a與第2端部24b之間具有扣片扣止部24c,該扣片扣止部24c係可扣止扣片22的前部22a地向上方成弓狀隆起。於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第2端設置用於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一體性連結之中間部24d。 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係如圖1、圖2及圖3所示般,可旋動地安裝於本體部4。第2扣片固定構件26可連結扣片22的後部22b。第2扣片固定構件26,自自行車的前後方向觀看,係配置於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後方,並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對向。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係彎曲成大致倒立U字狀之構件。第2扣片固定構件26的兩端係旋動自如地由連結軸23支撐。於連結軸23的外周,配置在固定扣片22之方向、即圖2之逆時針方向上對第2扣片固定構件26賦能之賦能構件27。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係以繞連結軸23之特定範圍內旋動之方式而被限制旋動範圍。賦能構件27係例如為扭轉螺旋彈簧。於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上設置用於調整賦能構件27的賦能力之調整機構28。調整機構28係具有:旋動自如地由第2扣片固定構件26支撐之調整螺絲28a、及螺合於調整螺絲28a之螺母構件28b。賦能構件27的一端係扣止於螺母構件28b上,另一端則扣止於本體部4上。一轉動調整螺絲28a,螺母構件28b就上下移動,可調整賦能構件27的賦能力。藉此,可調整為了將扣片22自踏板1上卸除而使第2扣片固定構件26旋動之力。 在本實施例中,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配置於限制扣片22朝後方之移動之位置。藉此,即便以較弱之力旋動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之方式來減弱賦能構件27的賦能力,亦可在踩踏板1時限制扣片22朝後方之移動,因此鞋子變得不易脫離。又,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以於將鞋子自踏板1上取下之解除動作時,將扣片22自連結機構5上卸除之方式來進行引導。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自自行車的前後方向觀看,係配置於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後方,並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對向。藉此,由於第1扣片固定構件24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呈前後對向配置,因此藉由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可有效地使扣片2變得不易自連結機構5上脫離。較佳的是,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配置於較踏板軸3後方。更佳的是,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配置於第2扣片固定構件26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經由中間部24d而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形成為一體。藉此,可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同時固定於本體部4,而使踏板1的組裝性提高。 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如圖1、圖4及圖5所示般,具有位於踏板軸3的基端側之第3端部6a、及位於踏板軸3的前端側之第4端部6b。於第4端部6b形成供1根埋頭螺絲30插通之螺絲插通孔6e。中間部24d係以連結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第2端部24b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的第4端部6b之方式而延伸。此處,第1扣片固定構件24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利用中間部24d而以踏板1之前端側的端部彼此進行連結。藉此,即便使第1扣片固定構件24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形成為一體,亦可於鞋底下方、即踏板1的中心區域形成較大的空間。因此,附著在鞋子上之泥等異物易自空間掉落,且異物不易堵塞於踏板1。 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係如圖3所示般,係具有:以將扣片22自連結機構5上卸除之方式而進行引導之第1斜面6c;及位於第1斜面6c的相反側、並與第1斜面6c以相同方向傾斜之第2斜面6d。第1斜面6c形成兩端稍微朝前方彎曲。第1斜面6c的傾斜角度α,係例如30度至40度之範圍。第1斜面6c係配置於扣片22可後退1 mm左右之位置。利用第1斜面6c,在將鞋後跟轉向外側時,可將扣片22的後部22b朝上方引導。因此,僅是將鞋後跟轉向外側,被引導至上方之扣片22的後部22b就押壓第2扣片固定構件26。藉此,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以圖2中順時針方向旋動,可自踏板1上取下鞋子。又,由於係使第2斜面6d以與第1斜面6c向相同方向傾斜,因此可於第2斜面6d的後方形成較大的空間,並易於配置賦能構件27、及調整機構28等構件。 接著,茲參照圖6及圖7,就利用踏板1之腳上抬時、及將鞋子自踏板1上取下時的作用進行說明。 當扣片22處於接觸第1扣片固定構件24之圖6所示之狀態時,扣片扣止部24c與扣片22的前部22a之重疊量OL1為2 mm左右。另一方面,在腳上抬時,有時扣片22朝後方移動。此時,如圖7所示般,扣片之後部22b的傾斜之端面22c,係接觸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的第1斜面6c。此時,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扣片扣止部24c與扣片22的前部22a之重疊量OL2,為例如1 mm左右。 在腳上抬時,若扣片22朝後方移動,則如圖7所示般,扣片22之後部22b的傾斜之端面22c會接觸第1斜面6c而禁止朝後方之移動。此時可移動的距離係如前述般為1 mm左右。因而,可確保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扣片扣止部24c與扣片22的前部22a之重疊量OL2,為例如1 mm左右。藉此,即便在腳上抬時將作用於第2扣片固定構件26上之賦能構件27的賦能力,利用調整機構28減弱,扣片22亦不易自踏板1上脫離。 另一方面,在將鞋子自踏板1上取下時,係將鞋後跟側扭向外側。然後,如圖8及圖9所示般,在至8度為止之範圍內,扣片22的後部22b不會接觸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的第1斜面6c。但,若超過9度,則係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扣片22的後部22b會接觸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的第1斜面6c,且扣片22會利用第1斜面6c而將後部22b朝上方引導。即,利用第1斜面6c的作用,扣片22的後部22b會隨著將鞋後跟側扭向外側而被抬起。其結果,可提供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其係即便將賦能構件27的賦能力減弱,扣片22亦不會容易自連結機構5上脫離,對於初學者而言易於進行將鞋子自踏板1上取下之動作。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就本發明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未脫離發明的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a)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的第2端部24b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的第4端部6b,利用中間部24d連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在圖12中,係將位於第1扣片固定構件124的踏板軸之基端側之第1端部124a、與位於扣片移動限制構件106的踏板軸3之基端側之第3端部106a利用中間部124d連結。 (b)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將第1扣片固定構件24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6形成一體,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在圖13中,第1扣片固定構件224與扣片移動限制構件206係分別形成。第1扣片固定構件224,係利用插通形成於第1端部224a及第2端部224b之螺絲插通孔224e之埋頭螺絲,而於2處固定於本體部。扣片移動限制構件206,係利用插通形成於第4端部206b之螺絲插通孔206e之埋頭螺絲而固定於本體部。 (c)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將中間部24d避開本體部4的中心而配置,並抑制泥等異物之堵塞,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中間部配置於本體部的中心。 (d)連結機構5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在其他形式之扣片上亦可應用本發明。 (e)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雖係利用扣片移動限制構件限制扣片朝後方之移動,但亦可限制朝前方之移動。 (f)在如自行車用之鞋子般扣片自鞋底突出之鞋子上亦可應用本發明。 1‧‧‧踏板 3‧‧‧踏板軸 4‧‧‧本體部 4a‧‧‧第1面 4b‧‧‧第2面 5‧‧‧連結機構 6‧‧‧扣片移動限制構件 6a‧‧‧第3端部 6b‧‧‧第4端部 6c‧‧‧第1斜面 6d‧‧‧第2斜面 22‧‧‧扣片 22a‧‧‧前部 22b‧‧‧後部 24‧‧‧第1扣片固定構件 24a‧‧‧第1端部 24b‧‧‧第2端部 24d‧‧‧中間部 26‧‧‧第2扣片固定構件 106‧‧‧扣片移動限制構件 106a‧‧‧第3端部 124‧‧‧第1扣片固定構件 124a‧‧‧第1端部 124d‧‧‧中間部 206‧‧‧扣片移動限制構件 206b‧‧‧第4端部 224‧‧‧第1扣片固定構件 224a‧‧‧第1端部 224b‧‧‧第2端部 圖1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踏板的立體圖。 圖2係其剖面圖。 圖3係第2扣片固定構件附近之圖2的剖面放大圖。 圖4係扣片移動限制構件的立體圖。 圖5係扣片移動限制構件的俯視圖。 圖6係顯示腳上抬時扣片位於前端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7係顯示腳上抬時之扣片移動至後端側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8係顯示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9係顯示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時的狀態之俯視圖。 圖10係顯示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11係顯示將鞋子自踏板上取下時的狀態之俯視圖。 圖12係相當於其他實施形態之圖5之圖。 圖13係進一步相當於其他實施形態之圖5之圖。 1‧‧‧踏板 3‧‧‧踏板軸 4‧‧‧本體部 4a‧‧‧第1面 4b‧‧‧第2面 4c‧‧‧踏體 4d‧‧‧筒狀部 5‧‧‧連結機構 6‧‧‧扣片移動限制構件 6c‧‧‧第1斜面 6d‧‧‧第2斜面 22‧‧‧扣片 22a‧‧‧前部 22b‧‧‧後部 23‧‧‧連結軸 24‧‧‧第1扣片固定構件 26‧‧‧第2扣片固定構件 27‧‧‧賦能構件 28‧‧‧調整機構 28a‧‧‧調整螺絲 28b‧‧‧螺母構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其係可連結安裝於鞋子上之扣片者,包含:踏板軸;本體部,其係旋動自如地由前述踏板軸支撐;連結機構,其係包含可與前述扣片的前部連結之第1扣片固定構件、及可與前述扣片的後部連結之第2扣片固定構件;及扣片移動限制構件,其可限制前述扣片朝前後方向中之至少一方之移動,並且,在前述扣片之解除動作時,以將前述扣片自前述連結機構上卸除之方式進行引導。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配置於限制前述扣片朝後方之移動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的後方,並與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對向。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配置於較前述踏板軸後方。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係不可旋動地固定於前述本體部;前述第2扣片固定構件則可旋動地安裝於前述本體部。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經由中間部而與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形成為一體。 [7]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係包含位於前述踏板軸基端部側之第1端部、及位於前述踏板軸前端部側之第2端部;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包含位於前述踏板軸基端部側之第3端部、及位於前述踏板軸前端部側之第4端部;前述中間部係以連結前述第2端部與前述第4端部之方式而延伸。 [8]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係包含位於前述踏板軸基端部側之第1端部、及位於前述踏板軸前端部側之第2端部;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包含位於前述踏板軸基端部側之第3端部、及位於前述踏板軸前端部側之第4端部;前述中間部係以連結前述第1端部與前述第3端部之方式而延伸。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與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分別形成。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包含:以將前述扣片自前述連結機構上卸除之方式進行引導之第1斜面;及位於前述第1斜面的相反側,並與前述第1斜面以相同方向傾斜之第2斜面。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踏板,其中前述本體部係包含第1面、及與前述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前述第1扣片固定構件、前述第2扣片固定構件及前述扣片移動限制構件係設置於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之二者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74949B|2015-03-01|自行車用踏板 US9795184B2|2017-10-24|Shoe positioning plate for bicycle shoes WO2014140443A1|2014-09-18|Chaussure articulée et son procédé de montage JP2007236918A|2007-09-20|スポーツシューズ WO2014033396A1|2014-03-06|Chaussure articulee a serrage automatique CN102469844A|2012-05-23|鞋类用鞋跟辅助件 JP2005145437A|2005-06-09|自転車用ペダルアッセンブリ JP2009248968A|2009-10-29|オートバイ用の踵シフトレバー JP3403147B2|2003-05-06|自転車ペダル JP5211330B2|2013-06-12|履物の緊締構造 JPH11263280A|1999-09-28|自転車ペダル US5784930A|1998-07-28|Bicycle pedal having a brace member that rotates relative to a cleat engaging mechanism TW201531827A|2015-08-16|一種包含鞋子及一將鞋子保持在自動化自行車踩踏板上的板子的組件,用於此組件的保持板,及用於此組件的鞋子 JPH11422A|1999-01-06|スケート用靴 WO2014147765A1|2014-09-25|シューズ JPH1028751A|1998-02-03|インライン形車輪またはアイススケート用ブレードのための支持フレーム JP2001163284A|2001-06-19|自転車ペダル KR100911759B1|2009-08-11|바퀴달린 신발 KR200457284Y1|2011-12-16|신발용 뒤축 보조구 TW426620B|2001-03-21|Bicycle pedal JP2005153863A|2005-06-16|自転車用ペダル JP2001199376A|2001-07-24|自転車ペダル FR2953692A1|2011-06-17|Chaussure a tige amelioree JP5273821B2|2013-08-28|靴用ローラ KR20130133683A|2013-12-09|자전거 페달 및 이를 결합한 신발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5389110B2|2014-01-15| CN102897275B|2015-05-27| CN102897275A|2013-01-30| DE102012211962B4|2015-08-20| US10710674B2|2020-07-14| DE102012211962A1|2013-01-31| JP2013028308A|2013-02-07| US20130025404A1|2013-01-31| TWI474949B|2015-03-0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86580B|2016-03-10|2017-06-11|Rq有限公司|雙向卡式踏板| TWI750275B|2016-12-06|2021-12-21|法商路克自行車國際公司|無夾扣自行車踏板|DE4206106C2|1992-02-27|2000-10-12|Look Sa|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Schuhes an einem Fahrradpedal| US6196084B1|1999-03-01|2001-03-06|Shimano Inc.|Bicycle cleat| US6425304B1|2000-12-01|2002-07-30|Speedplay, Inc.|Clipless pedal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it| US6446529B1|2000-12-29|2002-09-10|Shimano Inc.|Bicycle pedal| US7013755B2|2003-11-14|2006-03-21|Shimano Inc.|Bicycle pedal assembly| US20050103154A1|2003-11-14|2005-05-19|Shimano Inc.|Bicycle pedal| US7174807B2|2005-04-20|2007-02-13|Speedplay, Inc.|Pedal/cleat assembly| US7877904B2|2005-10-13|2011-02-01|Speedplay, Inc.|Cleat assembly for clipless pedal| EP1803638B1|2005-12-29|2008-07-09|Shimano Inc.|Pedal for bicycle| TWI308543B|2007-01-31|2009-04-11|Zhong-Yi Chen|| TWM381584U|2010-01-15|2010-06-01|Vp Components Co Ltd|Pedal structure| JP2011166846A|2010-02-04|2011-08-25|Hiwin Mikrosystem Corp|角度解析装置| TWM392141U|2010-07-13|2010-11-11|jian-hao Li|Snap structure for treadle| US8857292B2|2010-11-01|2014-10-14|Speedplay, Inc.|Pedal-cleat assembly| TWM404818U|2010-12-22|2011-06-01|Dibar Groups Entpr Co Ltd|Foot pedal of bicycle|US9056652B2|2010-11-18|2015-06-16|Shimano Inc.|Bicycle pedal| USD739313S1|2014-08-25|2015-09-22|Wellgo Pedal's Corp.|Bicycle pedal| US10207769B1|2017-12-29|2019-02-19|Chung-I Chen|Bicycle pedal| DE102018100524B4|2018-01-11|2020-03-26|Chung-I Chen|Pedal| USD932950S1|2019-07-31|2021-10-12|Yinhua Lou|Bicycle pedal|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66846A|JP5389110B2|2011-07-29|2011-07-29|自転車用ペダル|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